国内豆粕市场成交火爆,与美豆的相关性进一步提高,市场的波动幅度与高低点出现的时机基本与美豆相一致,进口成本因素仍是影响国内豆粕价格的主导力量。国内豆粕期货价格的波动区间为3056~3526元/吨。豆粕现货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期现价差呈现扩大状态。
2013年上半年国内外豆类市场整体呈现先抑后扬、粕强油弱走势。市场多空交织,价格处于区间振荡,趋势型走势并不明显。美豆指数在1297.8~1468.3美分/蒲式耳区间运行。2013年年初至4月底,南美大豆增产因素主导市场,美豆价格重心振荡回落。从5月初开始,新季美豆种植进度明显偏后引起资金广泛关注,提前到来的天气炒作推动美豆止跌反弹。由于美豆市场新旧两季作物供应面存在较大差异,旧作合约因库存紧张而表现抗跌,新季合约则在丰产预期下走势偏弱。国内豆类市场整体运行节奏与美豆相似。大豆市场表现不温不火,下有政策支撑,上有需求阻力,波动区间继续收窄。国内豆粕市场成交火爆,与美豆的相关性进一步提高,市场的波动幅度与高低点出现的时机基本与美豆相一致,进口成本因素仍是影响国内豆粕价格的主导力量。国内豆粕期货指数的波动区间为3056~3526元/吨。豆粕现货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期现价差呈现扩大状态。
全球大豆供应宽松
美国农业部(USDA)5月供需报告开始对下一作物年度的作物生长状况展开预估,首次发布2013/14年度美国和全球作物产量和年末库存预估。就美国本身大豆平衡表来看,市场先前预计的调低美豆2012/13年度旧作期末结转库存的预期再度落空,美国大豆进口量也未作调整。数据显示,美豆面积和单产水平均处于高位,预计的大豆总产量高达9200万吨以上,美豆新季合约因此承受较大供应压力,在价格表现上较近月出现较大幅度贴水。继南美大豆实现丰产预期后,美国农业部对于2013年美豆同样作出增产评估,全球大豆产量有望在2013年出现明显增长,完全扭转上一年度偏紧的状况,由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按照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核算,到2013年8月底,全球大豆供过于求的程度为1037万吨。美国农业部对2013/14年度南美大豆同样作出增产评估,因此,单纯从供需角度分析,豆类市场在供应宽松的前景下并不具备形成大牛市的条件。
从全球豆粕平衡表上看,2013/14年度豆粕产量和消费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产量受国际大豆供给整体扩大的影响,较本年度增长月3.8%。而2013/14年度全球豆粕消费量增长率则低于产量增长率,在3.24%。单就数据层面上来看,豆粕产量增速快于需求消费增速的年份,在历史上有2004/05年度,2006/07年度和2009/10年度,都属于豆粕整体偏弱运行的年份。因此,USDA5月报告中为全球豆粕供需平衡奠定了一个较为宽松的格局。当然上面对供需的预估是鉴于前期情况来看,但毕竟大豆尚未播种完毕,播种面积存在不确定性,后期生长期天气也存在变数,单产亦存在不确定性。后期对于供需预期存在一定的调整,进而对于盘面走势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新季收储预期有望上移
继前几年国产大豆种植效益偏低影响,国内东北产区大豆面积萎缩较为严重。由于今年春季东北地区气温偏低,雨水偏大,部分农民错过了玉米的最佳播种期而选择种植大豆。这种现象在黑龙江北部的黑河地区较为明显。从实地调研的情况看,黑龙江省主要大豆种植区播种时间较常年推迟10~15天左右。在种植成本方面,地租的上涨幅度较大,其他的成本费用包括化肥、农药和机械(行情 专区)成本等变化不大。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预测数据,2013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为650万公顷,较先前种植意向调查的600万公顷增加50万公顷,但仍较上年减少3.70%。调增大豆播种面积的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将有一部分原计划种植玉米的耕地,因玉米播期延迟而改种大豆。该机构预测,2013年全国大豆平均单产为1.892吨/公顷,降幅0.21%;大豆总产量为1230万吨,降幅3.91%。美国农业部预估的2013年中国大豆产量为1200万吨,中国大豆产量进入相对稳定状态。自2008年开始,中国政府连续启动大豆收储政策,并逐年提高大豆收储价格,保护政策对于稳定大豆价格和维护种豆农民收益起到了重要作用。5月底国家相关部门公布了2013年油菜籽收购价格为2.55元/斤,较上年提高2%,上调幅度趋缓。从政策走向看,今年秋季国家继续收储大豆的可能性很大,但具体的价格会根据农民的种植成本及当时的国内外市场价格等因素做综合(行情 专区)评估。因此,国内大豆市场的政策底仍然相当坚实可靠。
大豆进口增速下滑
根据国家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2年累计进口量5838万吨,数量同比增加11.2%,金额同比增加17.6%。2013年1~4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1547万吨,累计数量同比减少14.8%,累计金额同比下降1.5%。2013年年初以来中国大豆进口增速呈现下滑状态,主要是受到巴西港口拥堵导致货船发运速度放慢影响,预定班船无法及时到达中国港口。
尽管南美物流条件较为复杂,前期缓慢的出口节奏造成国际大豆供给极端依赖北美陈豆,但南美大豆的上市从根本上缓解了全球供给过紧的矛盾。4月份国内进口大豆到货量仍旧不及预期,到货量预计为381万吨,低于先前预估的400万吨,部分油厂仍有停机计划,导致近期豆粕现货价格再度小幅攀升。但推迟并不代表供给的绝对数量会有所下降,巴西方面集中出口已变得有效。今年巴西港口出口计划虽然受罢工和物流限制的影响,出口高峰期延长至7月,但这主要是由于历史最高的、巨量的出口计划使港口运力不堪重负造成的。可以看到,2、3、4月的出口装船量与去年基本是持平的,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延迟,而更确切的说是由于装运量的增加和物流瓶颈共同造成了整体装运时间窗口的延长。
5月到港量应在550万吨左右,主要来自巴西,阿根廷和美国方面的到港船期较少,因此5月份国内进口大豆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这也是5月份国内豆粕走势偏强的原因。6月份开始,阿根廷大豆将陆续到港,加上巴西船期的600万吨大豆,到港数量将比较庞大,预计在750万吨左右,届时国内港口大豆供应偏紧的局面将彻底改善。目前南美大豆到港完税成本在4170元/吨左右,按照当前豆粕、豆油现货平均价格测算,订购南美大豆的压榨利润在64元/吨。随着巴西运力明显恢复,大豆发运速度提高,国内大豆进口量也将明显增加。今年南美大豆产量大幅增加,4月份以来我国进口南美大豆数量快速增加,未来几个月进口大豆到港将保持较高水平,目前预计5~9月份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将在3000万吨左右,本年度大豆进口量为5900万吨。根据美国农业部的预估数据,2013/14年度(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期间),中国大豆进口量将从5900万吨增加到6900万吨,同比增幅为16.7%。该数据预估较为乐观,从中国的实际需求状况看,实现这一进口量的难度较大。市场预计6、7月份国内大豆月度到港量将在600万吨左右,在很大程度上会缓解国内大豆库存持续偏紧的状况。国内大豆平均到港成本将快速下降,不但供求关系由偏紧向偏松转换,油厂方面成本转嫁的压力也相应减少,豆类期价整体上行动力将不足。
国内豆粕现货价格自去年8月攀升至3800元/吨之上后,持续处于高位运行状态,持续时间之长较为少见。豆粕高位运行的动力,一方面来自于豆粕生产成本跟随进口大豆价格提升,令一方面也是由于国内豆油价格持续偏弱,油厂为平衡压榨利润而采取的主动挺价所致。截至6月上旬,国内多数地区豆粕销售价格都维持在4100元/吨左右,尽管南美大豆到港量预期增加,但港口大豆库存量始终维持在400万吨以下,处于偏低水平,加上贸易商畏惧高价而不敢囤积库存,油厂牢牢把握生产和销售节奏,豆粕现货一直处于库存偏紧状态。
目前,国内豆油和豆粕价格的分化走势呈现愈演愈烈的局面,粕强油弱格局成为豆类盘面的鲜明特征。无论是CBOT盘面粕强油弱的指引作用,还是国内豆油和豆粕市场供需面的新变化,都正在使豆油和豆粕重新寻找合理定价,在此过程中,粕强油弱格局还会进一步深化。
养殖亏损致豆粕需求下降
3月以来,生猪养殖市场可谓利空不断,养殖行业进入全面亏损。受季节性需求回落、以及各地死猪遗弃事件打压终端需求,加之生猪存栏依旧维持高位等因素影响,国内猪肉价格大幅下跌,养殖企业处于深度亏损状态,猪粮比价已降至5.5下方,猪料比价下降至3.9附近,纷纷接近历史低点。由于养殖亏损严重,自繁自养户亏损在206元/头,而育肥户补栏预期利润则升至143元/头。自繁自养预期亏损相对专业育肥继续扩大,表明自繁自养户已经向育肥户转移利润,这或将导致后期母猪存栏开始实质性下降。5月数据显示,自去年9月以来,能繁母猪存栏量首次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但仍连续第9个月维持在5000万头以上的高位,继续关注后续能繁母猪数量的变化。下半年,如果生猪养殖自繁自养利润继续维持现有的深度亏损,市场或将出现规模性的淘汰母猪现象,使下半年开始生猪存栏量有较为显著的下滑。因此,生猪养殖行业的持续亏损,就中长期来看对豆粕需求确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鉴于目前全球大豆供需现状及美国农业部预估下一年度仍会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下,国内外豆类市场不具备形成牛市的基本条件。美国大豆供应紧张状态会一直持续到新季大豆上市,美国大豆春播进度落后,包括生长关键期的天气炒作都可能成为市场炒作的热点,以及其他突发因素都可能催生豆类市场出现阶段性反弹行情。但盘面短涨势头不过度看,后期南美大豆集中到港的压力仍存、美豆新作丰产的预期仍在,盘面短期冲高后不排除仍有回落筑底可能,因此,美豆11月合约,下方空间整体会大于上方空间。
国内豆粕市场将继续保持与美豆的联动性,现货抗跌会吸引近月合约维持强势。与美豆11月合约相对应,1月豆粕合约下方空间大于上方空间。因此,豆粕市场的操作建议仍以波段操作为主,可适当逢高抛空,注意把握市场运行节奏。另外,鉴于国内外豆类市场粕强油弱格局突出,投资者可以适量持有买粕卖油的套利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