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所谓的拍卖行打着鉴定银元的幌子欺骗群众,不能交易的最大借口就是:含银量不足,非官方铸币。那么,他们说的银元含银量不足有道理吗?官方规定的含银量是多少呢?我们暂且抛开骗子们的欺诈手段,来科学分析一下银元含银量的官方标准。
从中国银元诞生以来,官方的银元含银量几经变迁,大体的变化过程是,主币从90%含银逐渐降低到89%含银,辅币拿五角来说,从86%到84%,再到80%,最后到70%的过程,含银量下降是主要变迁方向。
几种银元官方的含银量
1.大头的含银量,根据民国三年公布的《国币条例》,银币有四种一圆银币:银九铜一五角银币;银七铜三二角银币;银七铜三一角银币;银七铜三辅币均为有限法偿,公差千分之三。
再参考民国六年的《国币法草案》,其中规定:一元银币银八九,铜一一;中元银币银七铜三;二角银币银七铜三;一角银币银七铜三。
袁大头壹圆银币
2.再看清代龙洋,根据光绪三十三年《度支部奏进呈新铸通用银币并议定成色分量奏折》,银币有四种:七钱二分银币:银九铜一;三钱六分银币:银八五铜一五;一钱四分四里银币:银八二,铜一八;七分二厘银币:银八二,铜一八(注,到宣统二年,又有改变,但基本维持在主币银九,辅币银八的范围)
清代龙洋七钱二分银币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大头的主币一圆的含银量,从民国三年规定的银九降到了银八九。另外辅币的含银量民国时期固定在银七铜三,这比清代的龙洋辅币成色大大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铸造新币成本太高造成的!不得不降成色以实现普及并增加利润。
银元的铸造成本到底需要多少呢?
根据梁启超叙述:
一元主币,法价与实价相等,外加铸费六厘,而此六厘不足供购银及工作之需,计每铸一枚,应亏四厘左右,此迳购原料以铸新币所亏之数也。旧银元成色不齐,故起市价在国币法价之下,今若认为与国币有同一之效力,则每枚应亏三分一厘余,此改旧为新所亏之数也。(摘自《币制局总裁梁启超呈大总统为胪陈铸币计划文(附说贴)》民国三年九月)
从主币辅币的铸造成本和利润,大体可以看出银元成色降低的端倪了。
由此可知,银元含银量确实有官方标准,了解官方银元的含银量,对我们识别银元还是有一定帮助的,毕竟含银量高的银元在色泽、白度、声音等方面还是很有自身特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