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顺应经济发展,满足投资者利用场内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的需求,我国分别于2010年4月16日和2013年9月6日上市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和5年期国债期货,填补了场内金融风险管理工具空白。
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四年多以来,市场整体运行安全平稳,交易秩序良好。截至2014年底,市场开户数21.8万户。2014年,沪深300股指期货总成交量2.17亿手,全球排名第四,日均成交88.77万手,总成交金额163万亿元,日均持仓量16.42万手,持仓约四成来自机构投资者。
5年期国债期货上市一年多以来,市场整体运行平稳,交易理性,成交量、持仓量稳步增长,去年底已突破万手大关;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不断提高,市场规模和运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从上市截至2014年底,总成交量125.17万手,总成交金额1.18万亿元,日均持仓量8049手,机构投资者贡献了三成以上的成交量和五成以上的持仓量。
从实际运行来看,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的市场功能逐步发挥,服务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在促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提高市场定价效率、增加居民资产性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一,金融期货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切实增强市场稳定性。我国股市发展二十多年来,一直呈现单边运行的态势,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上市为市场成功引入了做空机制,从而改变了市场单边运行的历史,为市场稳定运行注入了双向均衡的力量。
股指期货上市以来,对于提升我国股市的内在稳定性、优化市场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股指期货上市前后四年对比来看,沪深300指数涨跌超过2%的天数分别下降了58.9%和58.7%,股市波动极值范围大幅缩小,系统风险明显下降,单边市特征显著改善。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排除其他因素影响,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引入使得现货市场的波动性显著地降低了11%。
与此同时,股指期货增强了投资者持股信心。股指期货上市以来,虽然股市持续震荡下跌,但证券公司权益类证券投资规模始终稳定在1300亿左右。2010年4月至2013年底,沪深300指数下跌31%,同期使用股指期货规模较大的10家券商的日均持股规模则从2010年的415.83亿增长到2013年的486.34亿,提高17%。
第二,金融期货提高了现货市场的定价效率和流动性。金融期货的价格能够反映标的资产的未来价格,同时由于金融期货的交易相对现货市场而言更为集中,因此金融期货能够为现货市场提供定价参考,有助于提高现货市场的定价效率和流动性。
国债期货上市后,对应的最便宜可交割国债现货的成交量明显提高,国债询价频率提高,买卖价差明显缩小,夯实了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编制基础,有利于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国债期货已成为国债招标发行的重要定价参考,提高了投资者参与国债投标的积极性,促进了国债发行。
第三,金融期货有利于居民资产性收入的提高,使得资本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惠及民生。金融期货上市前,由于缺乏投资工具和缺少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居民理财方式较为单一。金融期货上市后,财富管理机构通过参与金融期货市场,实施更为灵活和丰富的投资策略,提升业绩,使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分享发展成果。
统计数据表明,金融期货加速了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显著提高了理财产品绩效,吸引和推动各种机构和长期资金入市,显著增加了居民资产性收入。近四年来,1768只券商资管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4.7%,而其中使用股指期货的共217只,占比12.27%,平均年化收益率则达到9.44%。特别是2014年以来,直接挂钩股指期货的市场中性产品较2013年全年增长了60%。广大中小投资者也受益于理财市场的发展,通过机构间接参与,分享股指期货带来的创新制度红利。另外,2014年5月份以来,私募机构参与国债期货交易的数量大幅上升,目前已经接近200家。机构参与国债期货形式多样,产品发行数量不断增加。随着产品发行、估值托管配套措施的完善,部分商业银行与私募机构开始合作发行国债期货相关的理财产品,居民理财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