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很多网络大神还有一些书本,自己的理解~~股票指数有很多,我们日常听说的或接触到的,就那么几个。比如在美国,最有名的就是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在中国,则是上证深证指数、香港恒生指数等。
股票指数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股票的价格指数。它不是某一只股票的价格指数,而是一揽子股票通过某种方式计算出来的综合价格指数。最早的道琼斯指数是由12个上市公司的股票构成,包括10只铁路股和2只工业股。这些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实力雄厚、交投活跃。有什么用?前面已经说了,股指它是一种概观。由于股票价格起伏无常,有时风雨有时晴,这样子,投资者就需要一个晴雨表,这个股票指数就可以看做便利投资者的晴雨表。对于具体某一种股票的价格变动,投资者比较容易了解到,而对于多种股票价格的变化,要逐一了解,就很麻烦。于是只有小学学历的查尔斯·亨利·道先生就在19世纪末创造了道琼斯工业指数,把脉整个市场。怎么算?像最初的道琼斯工业指数一样,要创股指,首先得囊括公司。
有的股指是囊括了所有的公司,有的则是选择了部分卓越的公司,前者叫做综合指数,后者叫做成分指数。比如上证指数其实叫上证综合指数,而深证指数就是由500只深圳具有代表性的成分股组成。公司囊括好了,就得想一个计算方式来把他们综合称指数。股指计算方式一般是加权计算,这里头又分为价格加权和市值加权、GDP加权等。比如道琼斯工业指数就是价格加权,标准普尔指数与纳斯达克指数则是市值加权。价格加权是将囊括的股票价格加总,然后除以公司数量。同样地,市值加权中,每家公司的权重与其股价的市值成比例。后一种显然具有优越性,在前一种计算方式中,不论公司规模有多大,高价股成比例的变动对指数的影响将大于低价股。这样子,公司一旦股票拆细,股价下跌,在指数中的影响力就会下降。还得细分股指是晴雨表,是概观不错。
可是A股市场上这么多公司和股票,投资者要想确定投资对象,单看一个全局肯定是不够的。这就得细分,细分到投资者想买的领域,联系和规律才会更明朗。比如说,按照板块划分、规模划分按照板块划分其实就是按照上市标准和市值划分。主板、创业板、中小板、新三板等,每个板块又有对应的指数。按照规模划分有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等。这些后面带有数字的,一般就是规模大小,像上证50就是上海市场市值前50的公司组成的指数,沪深300就是沪深两市市值前300的公司组成的指数。当然也不都是这样子理解,中证500、中证1000就有点特殊。中证500是沪深两市排名从301到800的这500只股票;同样地,中证1000是从排名801到1800的这800只股票,而非1到1000计算。概念板块则是针对市场的热点设计而成。在中国,很有意思的就是二胎概念,还有一带一路、大飞机等等。此外,还有按照行业划分的行业板块,按地域划分的概念板块等等。总得来说就是,我们自己想买的股票所属的细分的类别,和大盘不一定同步,因为大盘中有很多很多类别,颗粒度太粗。这也是为啥有时候大盘蹭蹭上涨,自己的股票却一路下跌。不错,这时候,你就是拉低指数拖后腿的那一个。获得收益值得注意的是,从长期来看,大盘涨跌与投资者收益不一定相关。
行业份额的变化通常反映的是公司的数量变动,而不是单个公司的价值变动。金融业与科技板块权重增加,不代表板块中个股价值增加了,更多地是因为板块中加入了很多新的公司。而科技股虽然增长最快,但其收益率却不是最可观的。投资者在某个行业的收益,与行业本身的成长是无关的。例如,如果你看好科技股板块,它的快速扩张可能导致你过于乐观,支付过高的价格,也就损失了收益率。但在某个停滞不前或者成长缓慢的行业,其价格低于基本面,投资者收益反而更高。
最后,既然股票指数是加权来的,有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也不乏成长型的小公司,那到底该怎么买呢?于是又了ETF——指数基金。ETF投资的对象大部分都是指数。基金经理除了自己研发该买什么股票,一般就是复制股指的编制,被动跟踪股指走势。不过这个资金门槛高,我等贫民就不合适入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