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用四个条件分析时必须先确立每一个条件的步骤,第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是以20KD为主然后观察半年来的演变,举例英国富时100指数推演如下:
1、半年前时间在11月28日当时的状况,20KD指标从低位20°区域开始直接拉高,因为是计算公式问题,在20°区域往上交叉通常在3~5天内会20KD值会越过50°,说明它进入以20天周期为划分的多空平衡点,虽然如此不代表它已经进入多头涨势,因为还要进一步观察当时的20日均价线是否属于助涨的优势,同时还要观察60日均价线的趋势发展。
为什么要如此对比观察呢?因为很重要的一个关键在于KD指标规划在0~100之间,其实是公式计算的平滑关系,将它的上下波动规划在0~100之间,因为设定的时间周期关系,尤其是以20KD未设定,当然就必须观察20日均价线,然后再配上60日均价线,观察其循环的关系,这两个条件是KD指标应用中很重要的一个关系,但一般的分析都不知道这一点,或是根本不知道这层关系,仅仅以9KD作为KD分析的一个参数是不对的。
2、不同周期的参数设定有不同的作用,在国外应用时以9为主,主要的用意说明的是在“一般状况下通常都不会连续上涨超过9天”,但有没有可以超过呢?因为它们是比较成熟与规范的市场,一般都很难看到连续上涨9天的涨幅。如果没有加以平滑,连续上涨9天9KD就达到100°,这样也不对。
在中国,因为股市发展时间短,成熟度不够,散户参与数量多,加上不甚规划,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会出现连续上涨9天的记录,对于KD指标来说等于无从分析。
如果用的参数时间太短,只要几天时间就越过了转折点,或是一日之间的大涨就超过9天来的高,或是跌破9天来的低,那么在高低点改变的情况下,9KD根本就无法应用。可惜多数分析者不愿意深入了解这个关系,仅仅以9作为参数来用9KD,事实上等于错误的解读了指标的作用与意义。
3、还有一个关键是一般使用的均价线参数都是10天,为何会用9KD呢?因为KD指标必须配合同样的参数观察,而一般情况下,当指数越过该均价线超过一半的时间数,指标也会越过50°,这个部份要看的是在趋势演变中的关系加以推导,不能够认为绝对如此,或是一定如此,因为还有涨势与跌势的差别,同时还有在涨跌势循环中的第几断落有关,所以不完全是如此的应用。
刚刚谈到因为20日均价线还在“扣高而助跌”,所以即使越过20日均价线,20KD越过50°,也不能说明马上形成助涨,还需要进一步形成20日均价线的上扬以后,20KD指标的涨势才有效,否则也会进一步修正调整。当然另一个原因是因为60日均价线的下跌,扣高而助跌,这是指标应用的关键中的关键,一般人真的不知道。
必须等到时间周期运行完成后,确立20日均价线正式上涨,此时的20KD指标就会站上50°而再度走高,这个时候的20KD说明的是正式进入中段多头涨势的再上涨。如果用波浪理论来说等于进入第三波上涨,是否有注意到这个关系呢?
因为持续涨势完成,接下来20KD当然会翻过80°以上,形成持续上涨。这个说明形成20及60日均价线已经构成多头排列的关系,才会有如此的强势,但通常一般的分析会说:“进入超买区”,言下之意是开始要下跌,其实不然,因为进入强势多头以后,会持续,也会延续,一般状况会延续至少20天,这其中还有一些波动,但只要在10日或是20日均价线的趋势没有改变以前,调整也只会是修正而已,不是下跌形态的产生,可惜市场很多时候都是“错误的解读”。
4、下跌时候也会采取类似的循环后开始下跌,因此第一个阶段当然是20KD先跌破80°,再来经过修整后跌破50°,低三个阶段就会到20°。当然也有可能一口气跌到20°的位置,通常这样的大幅度调整状况也会引发下一次反弹,而且是强力反弹,大致上如此。
可惜一般的分析大概不会注意到这样的形态变化,也不可能知道其特征与演变,更不可能从象征意义上去解读状况的演变,一般都会“大而化之”的说明,往往都会简单的用一句话或是一个字就讲完指标,其实都是“了解不深”的错误。
5、跌破50°以后才是关键,说明已经跌破20日均价线超过20天以上的运行,同时跌破20°一下更说明跌势才开始,因此5月17日的下跌说明英国富时100指数的跌势才开始。从这一天的10个交易日内随时都会再度跌破最低收盘或是最低点。如果拖延超过10天,也不代表多方可以克服这个区域的修整,更不能视为已经进入“指标超卖的抵挡区域”,因为只要在这个区域再度向下交叉,造成的“再下跌”会更严重。
目前英国富时100指数就是如此,此时如果配合MACD进一步观察,更可以证明下跌的事实,没有所谓跌深,也没有什么事乖离,或是背离,而是跌势还在持续,持续到何种程度呢?一时都说不清楚,必须等到20KD重新站上20°以后,才可以认定反弹正式开始,否则都会继续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