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保监会出台“134号”文件(《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对快速返还与附加型万能险进行整改。如今政策出台接近一个月,目前银保渠道在售的依然以快速返还与中长期万能险居多。对主打“短平快”的银保渠道而言,大限到来之前必须谋求产品转型。
有分析人士指出,转型也是“万变不离其宗”,找得新的营销“点”来吸引客户,“10月后肯定会有新噱头出来”。
在大限之前“好好”卖上一番,是银保渠道的主要特点。
去年9月人身险新规出台,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保险产品,需在今年4月1日前停售。数据显示,4月前险企“及时”推动银保业务大幅增长。今年一季度银保渠道的寿险原保费收入6920.17亿元,同比增长39.53%,比寿险行业一季度的37.04%增速高出近2.5%。就银保的产品形态来看,1-4月短期期缴产品占比最大,高达52%,其次10年以上期交产品占比43%,而保障型产品只有5%。
“停售大限节点”后,4月险企保费就出现严重下滑,华夏保险当月期缴保费为14.7亿元,占1-4月保费比例只有15%;新华保险这一数据分别为4.9亿元,占比14%;而太平人寿只有1.9亿元,占比低至6%。
4月1号之后,银保渠道又出现了“新玩法”。 “以前的中短期万能险是以‘高收益率’为销售噱头,现在则依靠‘投100返还80’,以‘现钱’为噱头。”某险企部门经理指出,目前银保渠道在售的,依然是“134号”文件限制的分红型年金险和万能险。
银保“换挡”进入转型期
在业内人士看来,银保渠道是寿险发展的主要渠道,其中,银保渠道的趸交保费在绝大程度上影响到行业景气度。数据显示,2015年与2016年银保渠道趸缴保费均超过万亿元,分别达到了1.01万亿元与1.31万亿元。但从2016年以来,大型险企为谋求转型,开始力推期缴产品,银保保费增速趋缓。
中短期产品与分红型产品被限制后,银保渠道目前能够力推的,只有保障类产品。由于产品空缺,个别银行目前已搬上了个险渠道的重疾险顶替。“我们的万能险与分红型年金险都没有了,目前只有华夏的重疾险和健康险,都是纯保障类的产品。”华润银行理财经理说。
但银保渠道并不适合卖纯保障类产品,“一直以来,银保客户就是奔着短平快的理财收益去的,保障类产品大多在个险渠道出售。”建行理财经理表示,银保渠道会推10年期以上的期缴产品,例如给大客户通过终身寿险做资产传承,“但这样的百万以上大单毕竟是少数,也不足以覆盖整个银保渠道。”
“10月1日后90%的银保产品都要下架。银保渠道的转型或将非常痛苦。”上述险企部门经理表示,“目前各险企都在绞尽脑汁思考新的产品策略,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是主打银保渠道,都会找到类似‘快速返还’或‘高收益’的‘营销话术’去吸引客户。只不过要在政策不触及的地带做文章。10月后肯定会有新的噱头。这会在今年下半年和2018年开年后得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