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讯 货币基金阔别已久的好时代又回来了。最近各类“宝宝”的7天年化收益率节节攀升,普遍回升至4%时代。综合考虑流动性、安全性,货币基金成为现阶段性价比最高的品种。
近期同业拆借利率一路走高。5月2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1年期报4.3220%,创下近2年新高;而隔夜、一周、两周利率分别为2.6230%、2.8426%、3.4513%。6月6日,隔夜shibor利率再度上涨2.52个基点至2.8419%,而1月期shibor利率上行高达8.03个基点,至4.3633%。
“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随着市场波动而波动的,反映了每天市场资金供求关系。5月24日创下的这个新高,已经超过目前银行贷款基础利率(Loan Prime Rate,简称LPR)。LPR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是非市场化的。据中国银行官网的历史数据,从2015年10月26日至今,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为4.30%。
在此影响之下,货币基金收益也水涨船高。据Wind资讯数据,截至2017年5月底,715只货币市场型基金中,共有229只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均超过4%。其中,中金现金管家B、中金现金管家A、国开泰富货币B、信诚理财7日盈B等多只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了5%。
货基行情的高涨带来了资金持续流入。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集体出现规模缩水的情况下,货币型基金规模反而快速增长。据中国基金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货币型基金规模上涨约12%至4.5万亿元。
从单个公司来看,天弘基金、工银瑞信、南方基金等总计19家基金公司的总货币基金规模都已高达千亿元。货币基金可谓占据了公募基金规模的半壁江山。
市场流动资金趋紧
货币基金仿佛回到2014年的风口,成为市场中最有性价比的投资方向。
市场对于变相“钱荒”的解读也颇多。美国、欧洲、日本先后进入加息周期,加之目前国内大力整顿金融乱象,这样的背景下央行不再大规模地持续放水了。市场于是进入微妙的区间。尽管央行并未释放明确的转向信号,但市场预期和情绪显然在变化。加上金融监管趋严,银行要降杠杆,减少资金套利行为,也助推了货币基金收益率的高涨。
2016年下半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基调转向防风险和去杠杆,货币政策中性偏紧,在资金供给出现下降的情况下,市场机构杠杆较高,过度依赖短期低成本负债实现资产负债扩张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调整完成,市场整体资金需求仍然维持较大体量。资金供需关系被打破后,市场短端利率持续走高,加之年末、春节以及季末MPA考核等扰动因素,资金供需矛盾被不断放大,伴随资金面波动加剧,短期资产利率在2016年年末以来始终维持较高水平。
伴随美联储加息,央行上调了MLF、OMO利率,资金成本的提升带动同业存款、同业存单和债券资产的收益率均出现上行。金融监管的持续加强也促使各类资产价格出现调整,包括货币基金的各类主要短端资产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6月6日央行虽然未在公开市场上进行逆回购操作,但开展了4980亿元的中期借款便利(MLF)操作,向市场释放流动性。考虑到公开市场有600亿逆回购到期以及733亿元MLF到期,这意味着央行向市场净投放3650亿元。这一举措也被认为是央行在向市场释放流动性,缓解资金紧张。
对于后续货币基金走势,天弘基金表示谨慎看好。天弘认为,一季度是经济动能高点,后续将小幅放缓,从资金面看,脉冲式收紧仍将出现,资金利率中枢趋势性抬升,资金利率波动性加大。从政策面看,货币政策边际趋紧,以配合防范金融风险和抑制资产泡沫,对应到债市,未来收益率有一定的下行空间,但收益率底部由于货币政策转向有所抬升,难以形成趋势性机会。
打新基金不如货基
一度热火朝天的打新基金,如今也大不如货币。
据统计,目前有100多只灵活配置型基金,这些基金成立的规模均不大,普遍在2亿~10亿元之间,被用于打新。此前新股频发时期,这类规模区间的基金打新性价比最高。但是从现状看,虽然今年新股发行数量一直维持着较高的水平,但是开板的速度越来越快。
有业内人士测算数据,2、3亿元左右规模的打新策略基金,今年的年化收益大约在4%~5%。随着次新股大跌,收益率还会更低,很可能低于目前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的货币基金。
但相比之下,货币基金安全性和流动性极好。打新基金则面临着底仓的波动,倘若底仓中有中小盘股,跌幅可能轻易把打新收益抹去。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机构正在从打新基金赎回,一方面货基收益高,流动性好,另一方面面临季末规模的考核,基金公司都在主推货基。
部分表现较好的货币基金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