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和期货作为衍生品中最主要的风险管理工具,总是会被投资者拿来对比。那么它们的具体差异在哪里呢?本文将从市场交易概况以及工具运用的差异两方面入手,对期权和期货的进行直观的比较。
一、全球期货和期权活跃度均较高,但资产偏好有差异
从全球衍生品市场的交易量来对比期货和期权的活跃度,可以发现近5年以来期货成交量均略高于期权成交量;不过总体上两者相差有限,根据2017年FIA的数据统计,全球交易所期货成交量约为148亿,期权成交量则为103亿,两者都是主要的衍生品投资工具。
进一步来看期货和期权交易的资产类别偏好,则可以发现:全球期货交易中主要以商品期货为主;而在期权交易中,权益类的期权产品则占到了主导地位。从2016年全球交易所的数据来看:全球158亿的期货交易量中,权益类交易量占比仅24.5%;而在全球93亿的期权交易量中,权益类期权的交易量达到了其中的77.8亿,占比高达83.4%,反映了场内期权交易中,权益类产品更受欢迎。此外,根据统计,场内交易的权益类期货期权产品中,指数类产品相比个股类产品的市场需求更高。
二、举例看期货和期权运用的核心不同
在对期权和期货市场概况有所了解后,我们来了解一下期货和期权作为风险对冲工具的不同之处。概况来说,可以将差异分为三类:是否具有选择权、收益结构差异、保证金差异。以持有50ETF为例,来对比运用期货和期权进行风险对冲的核心差异。假设在2018年4月2日,投资者持有50ETF,此时50ETF的价格为2.702人民币。但是投资者认为在未来的1个月时间内50ETF有下跌的可能,因此希望通过衍生品工具对现货持仓进行对冲。此时,投资者有两个选择,分别用IH股指期货和50ETF期权进行对冲,即投资者既可以通过开仓IH股指期货空单锁定50ETF下跌风险,也可以通过买入50ETF认沽期权对冲下跌风险。其中,1手IH期货合约市值近似等于300,000份50ETF,1张50ETF期权合约对应10,000份ETF。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为了简化计算,我们全部以每股为单位进行计算,即将IH的点数除以1000,大致折算为对应的每股50ETF的价格。当N个交易日之后,若50ETF价格下跌到2.5元每股时,投资者持有的现货50ETF将面临每股0.202元的损失。
情形一:如果投资者在期初开仓IH股指期货空单对冲下跌风险,在假设无基差变动的背景下,期货价格下跌至2.491,期货端反而能获得0.202元的收益。那么50ETF和期货的资产组合的整体盈亏将为0元,即完全对冲了个股下跌的风险。
情形二:如果投资者在起初买入一个4月到期的平值认沽期权对冲下跌风险,在缴纳了每股0.0699元的权利金后,投资者就具有了在行权日选择行权的权利。当股价下跌至2.5元,小于2.7的行权价时,投资者行权,期权端行权的收益就可以抵消现货下跌的损失。不过考虑到买入期权需要支付权利金,因此利用买入认沽期权进行对冲的资产组合整体盈亏为-0.0699元每股,也就是权利金的金额。
表2:下跌市中的避险交易:期货VS买入认沽期权(收益差异)
从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很明确的了解两者的差异:
收益差异:
首先,从对冲后的组合收益来看,期权和期货有所不同,其差异主要源自收益结构的不同。在不考虑期货基差变动的情况下,如果利用期货进行对冲,无论现货标的价格如何变化,整个组合收益都将为0,也就是投资者在对下跌风险进行对冲的时候也放弃了股票上涨时的收益。但是对于买入认沽期权来说,在50ETF下跌的时候尽管会损失一部分权利金,但也实现了对现货头寸的保护,且损失的权利金金额已确定;而在上涨时选择不行权就不会放弃现货端的上涨。其中,只要当股价的涨幅大于权利金的支出时,整个组合能获得盈利。
是否有选择权:
简单概括,期权具有选择权,而期货没有。上面的例子中,在行权日现货价格出现下跌时,无论是通过买入认沽期权并行权,还是建立期货空单都能达到对冲的效果。而若在上涨的情形下,期权的买方则可以选择不行权来获得个股上涨的收益,相比而言,期货由于必须履约,实际上是放弃了现货上涨的收益。需要注意的是,期权的买方需通过支付权利金来获得这个权利,而期货则不需要。
保证金差异:
从保证金的收取来看,期货交易中交易双方都需要缴纳保证金,而期权则仅对期权卖方收取保证金,买方则不需要。在上面的例子中,在建立IH空单时按照交易所规定投资者需要按15%的比例缴纳保证金,而认沽期权的买方则并无保证金的支出。此外,从杠杆率来看,期权的杠杆率一般更高,因此在实际交易中也需要对风险进行更为严格的管理。
延伸阅读
期权和期货作为两种最重要的场内衍生品,在帮助投资者分散风险、增强收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两者无论是在本质属性还是在实际运用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别,对投资效果也有着不同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辨析期权与期货的区别。
产品属性的差别
表面上看,交易期权和期货都可以实现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买入或卖出标的资产,然而,二者在本质属性上有着巨大差别。期权合约是购买方能够在到期日以约定的价格买卖标的资产的权利的体现,而期货是一种先交钱后交货的交易方式。具体来看:
期权是权利的证券化,购买一张认购期权就拥有了可以在到期日以行权价购买标的资产的权利。期权合约本身具有价值,投资者在期权市场上交易出来的价格为期权的权利金,即拥有这份权利需要支付的对价,而非标的本身的价格。
期货是一种交易方式,购买一张期货合约就相当于购买了一定量的标的资产,但这一标的资产要在到期日才能真正交割。区别于期权合约,期货合约本身没有价值,开仓交易后增加的合约持仓不具有资产价值。投资者在期货市场上交易出来的价格并非期货合约本身的价格,而是到期日时标的资产的价格。
买卖双方权利义务的差别
在现货市场,无论是交易股票还是交易商品,买卖双方具有合约规定的对等的权利和义务。卖方需要按照约定交付货物,而买方则要支付对价。在这一点上,期货与现货是类似的,期货合约是双向合约,交易双方都要承担期货合约到期交割的义务,如果不愿交割,则必须在有效期内反向交易平仓。然而在期权交易中,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合约到期时买方有权选择以合约规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标的资产,抑或选择放弃这项权利,而卖方则有根据买方要求被动履约的义务。一旦买方提出行权,卖方必须以履约的方式了结该期权合约。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通常称期权合约的买方为权利方,称卖方为义务方。
正是由于买卖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对称性不同,导致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的盈亏特点也产生了较大差异。期权交易中,买卖双方在权利和义务上不对称,因此双方的盈利和亏损也是不对称的:买方可能拥有无限的盈利,但亏损却是有限的,最大亏损就是付出的权利金;相反,卖方的收益是有限的,即收取的权利金,但潜在的亏损却是不确定的,甚至有可能产生无限的亏损。而在买卖双方权利义务对等的期货交易中,随着期货价格的变化,买卖双方都面临着无限的盈利或亏损。
交易方式的差别
打开交易软件中期权和期货的行情页面时,我们很容易发现期权与期货在合约安排上有很大的不同。期权市场上,期权合约不但有不同月份的区分,还有不同行权价的区分、认购期权与认沽期权的区分。不仅如此,随着标的资产价格的波动,还有可能挂出新行权价的期权合约,因此期权合约的数量相对较多。而期货合约只有交割月份的区分,因此相对而言期货合约数量固定且有限。
另外,投资者在进行期权或期货交易时可能会被要求交纳一笔保证金作为履约保证,但期权与期货的保证金安排有所不同。期权交易中,买方向卖方支付权利金,但不交纳保证金;卖方收到权利金,但要交纳保证金,并且随着标的资产价格的变化,卖方还可能会被要求追加交保证金。而在期货交易中,买卖双方在成交时不发生现金收付关系,但均要交纳交易保证金。同时,由于实行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买卖双方每日的持仓保证金也会随着标的资产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当投资者试图建立不同的投资策略以应对不同的市场行情时,不难注意到期权与期货适用的行情与赚取收益的方式也是不同的。通常,如果仅仅进行现货交易,则只有在市场上行时才能赚取收益。有了期货合约,在市场上升和下降时,投资者可以分别买入和卖出期货合约来赚取收益。而在期权市场,投资者不仅可以在行情上升和下降时盈利,也可以在市场大幅波动或横盘调整时,通过做多或做空波动率的策略赚取收益,还可以利用期权时间价值的流逝来赚取收益。
套期保值效果的差别
保险功能是期权、期货等衍生品最基础的功能之一,保险策略也是实际交易时投资者最常使用的交易策略。投资者在持有现货头寸的同时,通过持有相反的衍生品头寸,就可以达到对冲风险的目的。然而,由于期权与期货存在盈亏特点的差别,两者在套期保值的效果上不尽相同。
如果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投资者可以在持有现货多头的同时卖出期货合约,或在持有现货空头的时候买入期货合约。由于期货和现货价格的运动方向会最终趋同,因此在现货市场上的亏损会被期货市场上的盈利所弥补。然而,利用期货做套期保值在对冲风险的同时,也对冲掉了潜在的利润。当行情走势对持有的现货头寸不利时,期货套保能够发挥对冲风险的作用,但当行情走势对持有的现货头寸有利时,持有的期货头寸就会产生亏损,吞噬现货端的利润。
如果利用期权进行套期保值,投资者可以在持有现货多头的同时买入认沽期权,或在持有现货空头的同时买入认购期权。由于期权的潜在盈利和亏损不对称,买入期权合约的最大损失仅限于支付的权利金,因此,当行情走势对持有的现货头寸不利时,现货市场上的亏损会被期权市场上的盈利所弥补,而当行情走势对持有的现货头寸有利,现货的收益超过权利金成本时,期权套保组合就能够赚取额外收益。